“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河西走廊我是希望走到的。”2019年全国两会上,来自甘肃的全国人大代表热情邀请总书记到敦煌看看,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回应。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如约而至,考察甘肃的首站就来到敦煌莫高窟。“总书记关心的,都是敦煌当前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感叹。“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要加强敦煌学研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谆谆嘱托,字字句句都铭刻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心里。
占地1.6万平方米,可承载数吨重的大型土遗址样品,可模拟零下30摄氏度到60摄氏度气温,以及风、雨、雪等各种气候条件——敦煌研究院建设的国内首座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已通过验收并正式投运。
“运用高新科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是敦煌研究院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敦煌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强敦煌学研究,拓展研究领域,寻找突破口,在更大范围内采取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对比的研究方法,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主办的《敦煌研究》期刊发表论文超过3900篇。
“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苏伯民说,近年来,敦煌研究院积极推进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建成了流失海外藏经洞目录数据库平台。同时,还积极为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并在以色列、摩洛哥等国举办“数字敦煌展”。“3年来,敦煌研究院融媒体平台浏览量达6亿人次,访客覆盖120个国家(地区)。”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登上嘉峪关关城,视察“天下第一雄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嘉峪关市境内长城墙体有43.6公里,壕堑12.94公里,关堡8座,烽火台和敌台共49座。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斌说,现在工作人员每月都要巡查一遍,判断病害及长城赋存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并及时采取保护及修复措施。“现在长城保护已实现由看守保护向科技保护、研究保护转变,墙体开裂、风化等问题都有效解决了,关城风貌得以原汁原味保存。”
苍松傲立,翠柏劲挺。“1937年1月20日,42岁的董振堂率红五军战士坚守阵地9天8夜后,和全军2000多名将士壮烈牺牲……”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里,游客们听着讲解,被烈士的精神深深感动。
“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希望什么时候能够实地缅怀凭吊他们。今天,我来了。”2019年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总书记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让我们广大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让我们的青少年从小就烙上红色的印记,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总书记的嘱托是我们讲好西路军故事的行动指南。”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馆长朱德忠说,纪念馆收集整理反映西路军崇高精神的史料,丰富和拓展宣讲内容;组织讲解员重走西路军征战之路,为讲好西路军故事增加情感体验;选派优秀讲解员到部队、机关、学校、社区、乡村开展流动展览和宣讲350多场次;将西路军的感人故事制作成专题片、微党课、短视频等,累计点击量达226万多人次。
2019年8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总书记叮嘱在场的文化工作者,“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
“每期《读者》杂志,都是从3万多篇文章中精心遴选,优中选优。”《读者》杂志社社长宁恢说,“我们将加快读者书房、读者阅读角、读者乡村文化驿站等建设,并同新媒体更好结合,为建设书香陇原、书香社会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是新时代甘肃发展的根本遵循。”甘肃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甘肃将牢记嘱托,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提升综合实力、提升生态质量、提升基础支撑、提升生活品质、提升治理效能,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