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专区
今天是: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优化营商环境>详细内容

优化营商环境

庆阳市生态环境局优化环评制度简化环评流程 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来源:庆阳市生态环境局 作者:王丹 发布时间:2024-08-29 17:09:43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庆阳市生态环境局始终把环评审批放在生态环境保护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政治站位,顾全发展大局、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保障,实施“七化”措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思想认识深化。全市环评工作人员坚决树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既是技术工作也是政治工作”的理念,提前介入,靠前服务,严格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破瓶颈、化堵点,将项目环评“不行”转化为“怎样才行”。

二、环评服务责任化。实行项目环评服务责任人领办、盯办、帮办制度,针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切实推动环评文件快受理、快评估、快审批。

三、审批程序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开“入口”,对环评文件实行不见面网上受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打通环评受理“最后一公里”。对网上受理后的环评文件进行合规性初审,不符合地在网上予以退回,一次性告知;符合要求的进入技术评估程序。严把“出口”,执行“分析会内部把关、局务会集体决策”的环评审批制度,全面提升审批速度。同时通过一把手“走流程”制度,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优化程序,提高环评质效。

四、技术评估精准化。充分利用国家环评专家库,挖掘省市行业专家优势,充实建立庆阳市环评审批专家库,根据项目行业类别和实际问题,开展精准化评估指导,邀请对口专家对环评文件开展技术审查。

五、区域削减实化。为了更好地服务项目落地,提前指导各县区超前谋划污染物减排项目,研究制定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或总量替代方案,建立区域重点减排工程削减替代项目库,为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审批底线硬化。强化“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成果应用,坚持“五个不批”的原则,做到不碰生态保护红线、严守环境质量底线,特别是对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各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给予重点关注,从严审批市级饮用水水源地巴家咀上游范围内的项目环评,切实从源头上保证我市水环境安全。

七、企业监管制度化。重点狠抓打假工作,严打“空壳”公司,严防“挂靠”行为,压实环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主体责任,除项目受理过程中严查资质外,还实行环评编制主持人“三必到,两对照,一汇报”制度,严防弄虚作假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