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多措并举推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 “大改善”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今年以来,宁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以服务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生态保障。
一、高站位抓问题整改,压实环保责任。坚持把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采取明确标准抓整改,攻坚克难抓整改,举一反三抓整改三项举措,全力以赴抓促问题整改销号。进一步完善了“月督查”“季小结”工作制度,督促各整改责任单位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至目前,中央一、二轮及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181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中央第三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1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销号3个,完成整改待销号2个,下剩5个问题正在按时序进度推进中。
二、多维度抓污染防治,提升环境质量。围绕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宁县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技术方案》备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排查5轮(次),安装车辆冲洗平台和扬尘检测设备7家,全县施工场地裸露土及易起尘物料苫盖率达到90%以上,全县38家工业企业噪声依法全部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督促汽车排放检验机构依法开展汽车排放检验检测服务,落实汽车排放性能维护修理主体责任,推进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闭环管理。抓紧实施县城热源厂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预计9月底完成,届时可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围绕打好碧水保卫战,委托第三方对乡镇22处出(入)境断面、21座污水处理厂(站)、51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监督性监测,对39处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检测和溯源,及时解决影响水质达标的突出问题;完成马莲河及长武县泾河“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制,实施了马莲河宁县段环境应急监测预警项目,水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围绕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加强废弃化学品监管,安全转移处置危险废物538.48吨,医疗废物24吨。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24年实施的良平镇整镇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完成主体工程,组织申报了焦村镇整镇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常态化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确保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三、创新机制抓常态长效,服务经济发展。环境执法监管上,坚持加大执法力度和着眼常态长效“两手硬”,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以智能化赋能提升精准执法水平,重点围绕油区整治、危险(固体)废物处置、畜禽污染防治等工作重点,持续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活动34次,完成25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督促4户矿产资源勘探企业落实了备案管理,办结群众信访55件,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起,处罚25万元。优化行政审批上,充分发挥“三线一单”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指导,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实现“一张蓝图”管到底,建立了体系健全、全域覆盖、管控精准、责任清晰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同时,将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由单一审批制,改革为环评审批制、网上自主备案制、不纳入环评管理三类,优化提升审批质量。今年以来,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4个。
1至5月份,城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4%,马莲河周家村、蒲河后河桥国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和Ⅱ类标准,优于Ⅳ类、Ⅲ类考核要求,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5个乡镇“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地下水(地表水)Ⅲ类标准,无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生态环境安全稳定。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