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按照中共庆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的通知》要求,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总要求,坚持以依法治污为引领,践行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布署,以深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部门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和公信力,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坚持把功夫下在平常,把工作落到细处,深入推进污染防治,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高压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发生了积极变化,环境质量得到持续稳定改善。
蓝天保卫战方面:今年1—11月份,市区优良天气数为257天,优良天气率为84.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三,改善幅度排名第一。碧水保卫战方面:今年1—11月份,全市23个国省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1.3%,马莲河、蒲河出境考核断面水质由2018年的V类和Ⅳ类提升到至Ⅱ类,水环境质量呈现历史最好水平。净土保卫战方面:以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为目标,完成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调查,29家单位纳入市级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3个污染地块全面完成修复,先后建成危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设施11个,处置能力48.8万吨/年,全市危险废物均得到安全处置,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2023年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核与辐射安全事件。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始终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高到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高度,全面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一是建立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坚持党组会、局务会等会议前,落实会前集中学法和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提升党员干部学法用法普法的自觉性。二是拓展法治宣传阵地,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七进”(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活动为抓手,采取举办“六·五”环境日、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生态环保成果展等方式,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三是创新普法载体,充分利用“一报两网两平台”(陇东报、市政府门户网、市环保局网、庆阳环保微信公众号和环保庆阳微博)宣传载体,在《陇东报》、庆阳电视台等各类主流媒体开设环保法治宣传等专栏。
(二)提高站位,强化问题排查整改。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细则》《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实施细则》有关要求,积极落实中省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016年12月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我市的22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任务,交办的126件环境信访问题已全部办结;2019年8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我市的18个生态环境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交办的173件环境信访问题已全部办结。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2017年8月第一轮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我市的4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40个,剩余1个正在按时序推进,交办的260件环境信访问题已全部办结;2022年4月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我市的75个问题完成整改62个,剩余13个正在积极推进整改,交办的173件环境信访问题已办结172件,正在办理1件。2021年国家黄河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情况,披露我市的5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2021年省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情况,披露我市的13个问题,截至目前完成整改11个,正在积极推进整改2个,积极配合保障中央第三轮第一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庆阳开展督察工作,目前,配合保障督察工作有序进行。
(三)公正执法,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围绕油区重点环境问题、危险(固体)废物处置、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涉水企业监管、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疫情防控监管、核与辐射安全防范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执法检查,联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开展了《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及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专项行动》,出重拳、零容忍,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11月份,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68起,行政处罚金额714.9万元,移送行政拘留4起。
(四)人民至上,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坚持落实24小时环保热线值班,充分发挥“12369”信访举报热线作用,加强与“12345”市长热线联动,不断规范信访办理流程,靠实首问负责制和查处责任,1-11月份全市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举报1005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为了确保信访案件办理质量,我们落实信访办理公示制度,组织开展信访案件办理“回头看”、“大回访”,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确保信访问题不反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服务大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安排部署,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职责,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亲自谋划7方面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具体举措,在企业、群众关注的环评审批、执法监督、排污许可、环保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上,一方面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升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坚持督促整改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的执法监管导向,积极推进柔性执法和正面监管清单制度落实,在督促帮助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的同时,减少日常检查频次,尽最大努力减轻企业负担压力,帮助企业良性发展。2023年以来我们审批项目数量较上年增加明显,对13个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减轻和免于处罚100多万元。
(六)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机构职能。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全市生态环境机构“垂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与市委组织、编制部门和各县区的积极协商争取,全系统共调剂补充编制60名,圆满完成了各县(区)生态环境系统上划人员档案审核、清产核资和三批271名人员的划转任务。为切实有效解决垂直管理体制改革遗留问题,我们积极汇报衔接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印发了《关于县(区)生态环境系统未上划人员分流安置的意见》对各类未划转人员提出明确的安置和供养保障措施。目前,县(区)生态环境队伍整体稳定。
(七)强化管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两型”机关创建为抓手,将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定期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党组会、局务会等会议,传达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理清重点任务,狠抓责任落实,确保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生态环境系统落地生根见效。认真履行法治建设职责,依法依规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法治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2023年,尽管我们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市有关总体部署和要求还存在谋划不足,工作标准不高,不深不细的问题,2024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深化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