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庆阳市生态环境局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典型案例二 | 酒泉市肃州区报废机动车违法拆解打击不力 环境污染问题久拖不决

来源:庆阳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2-03-09 浏览次数: 【字体:
2022年2月,甘肃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甘肃海涛集团酒泉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涛公司)报废机动车拆解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察。督察发现,海涛公司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在未取得拆解资质认定的情况下,长期非法从事拆解活动,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一、基

近几年,随着酒泉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至2021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45390辆,淘汰注销量达39968辆。在巨大的市场和利润面前,酒泉市一些未取得资质认定的企业非法从事机动车回收拆解活动,行业乱象丛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与危害。

二、主要问题

(一)违规核发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登记证明。《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对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督察发现,2001年6月国家建立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资质认定制度后,肃州区商务部门于2012年4月向海涛公司违规发放了《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登记证明》,以登记证明代替资质认定,准许其经营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务,致使海涛公司长期违规从事机动车拆解活动。特别是,2019年6月国务院修订发布《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和2020年7月商务部发布《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后,肃州区商务部门既不及时纠正违规备案问题,也没有按要求指导企业开展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认定工作,为企业违法生产“开绿灯”,报废机动车回收资质认定制度执行流于形式。            

1(1).png

                                                         图1  肃州区商务局违规核发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登记证明

(二)拆解企业执行规范标准不严,建设标准一降再降。《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GB22128)和《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348)对报废机动车拆解活动所需场地、设施设备、存储、拆解技术条件和污染防治措施均有明确要求。督察发现,海涛公司在实施报废机动车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设施厂房   批大建小、污染防治设施批多建少,难以满足拆解活动中各类配件贮存和污染物收集处理要求,拆解场地未进行功能分区、未设置明显区域隔离和安全警示识别标志,建设标准一降再降、自欺欺人,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弄虚作假。至2022年2月,海涛公司已违法回收报废机动车12382辆。

2(1).png

                                                           图2  海涛集团酒泉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厂区南边露天拆解区域

3(1).png

                                                    图3  海涛集团酒泉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厂区南边围墙外遗撒油污
(三)企业管理粗放混乱,行业主管部门疏于监管。督察发现,海涛公司无视报废机动车室内拆解规定和环境管理制度要求,报废机动车拆解车间闲置不用,擅自改为露天拆解且未采取任何污染防治措施,拆解方式简单粗暴,以人工气割代替专用设备拆解,大量待拆解车辆和拆解下来的五大总成零配件露天混堆混放,黑色油污遍地遗撒、随处可见,现场气味刺鼻难闻,厂区环境极其“脏乱差”。同时,海涛公司更是违法占地,   超厂界范围进行露天拆解,且该区域未采取任何污染防治措施,土壤和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酒泉市及肃州区两级商务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对法规规定和标准规范学而不用,对企业非法拆解活动视而不见,日常监管层层放水,违法拆解经营活动长期未得到纠正制止。
三、原因分析

肃州区委、区政府对辖区内机动车拆解环境污染问题重视不够、管控不力。酒泉市及肃州区商务部门生态环境保护“三管三必须”要求履行不到位,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法规、标准、规范执行不严不实,行业管理缺位,甚至违规发放许可证明材料,致使企业长期违法违规进行拆解活动。海涛公司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经济利益轻环境保护,对环境管理制度熟视无睹,经营管理粗放落后,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漠然视之,环境污染问题未彻底解决。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和程序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